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閆文麗 胡俊 文/圖)9月28日,忙碌的玉米收獲時節,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村民孫娟娟仍在午休時偷空到村里的“泥土書香讀書社”看會兒書。讀書社是她在農活家務之外的獨立時間,更是讓她追求更好精神生活的舞臺。
2018年,有著“拇指作家”稱號的馬慧娟在玉池村文化站成立了“泥土書香讀書社”。
馬慧娟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人,只有初中學歷,但她卻在十年間按壞了13部手機,用拇指在手機上敲出了上百萬字,正式出版了《走出黑眼灣》五本書,記錄了農村女人的酸甜苦辣和農民在黃土地上的奮斗故事。
2010年馬慧娟開始文學創作,已經創作散文、隨筆作品20多萬字,散文組章《我們苦中作樂的生活》在《黃河文學》等刊物發表,曾入圍“中國網事·感動2016”年度人物評選。
馬慧娟從小就聽農村婦女拉家常,她了解她們的苦與熬、忍與期,記錄她們身上的堅韌和力量似乎已成為她的使命。“我不想世人一提到西海固就只想到苦難,在國家扶貧政策等支持下,西海固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馬慧娟說。
“天上無飛鳥,地上沙石跑”是彼時紅寺堡的真實寫照。“起風時面對面都看不清人,吃飯時碗里經常刮來沙子,留在湯底。”馬慧娟說,直到現在她都有吃飯不喝湯的習慣。
經過近20年移民開發和生態治理,在黃河水的滋養下,如今的紅寺堡沙丘起高樓,荒漠變綠洲,田野里綠的莊稼、紫的葡萄、紅的枸杞、黃的肉牛、白的綿羊,一片繁榮興旺景象,移民生活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文化的春風也吹向了這片曾經荒蕪的黃土地。“剛搬遷來時,這里只有一家書店,想從誰家借本書比借錢還難,更別提有什么文化活動了。”馬慧娟說,鄉村振興需要振興鄉村文化,沒有文化,只長莊稼的土地終究是貧瘠的。馬慧娟希望將自己與書結緣的這份幸運帶給更多的人,希望更多農村婦女通過學知識活得更好。